01 二戰結束后,曾經有一段時間日本媒體拼命鼓吹“無法實現經營多元化的企業不可救藥”的論調,為多元化猛唱贊歌。 不少日本企業受到這種論調的蠱惑,進行了多元化的嘗試。直到最終紛紛遭遇挫折后,才馬上改變了態度,認為“到處擴張、蜻蜓點水式的多元化對于企業而言毫無用處,終究還是應該專注于自身的本行”。 事實也正是如此,多元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在熟知各種不利因素的情況下依然想推進企業經營的多元化,對于企業的經營者來說,這就意味著必將承擔巨大的辛勞,為此所需要的精神和毅力絕非常人所能具備。 02 因此,我做過一個比喻就是:企業經營的多元化進程就有如攀登險要的山峰。 京瓷最早就是以生產電視機顯像管上的絕緣部件起家的。這是一種以我本人開發出來的精密陶瓷技術為基礎的產品。 當時隨著日本電視機的迅速普及,這種產品的銷量也一路增長。 然而我卻一直都懷有危機感,擔心隨著技術的進步,這種產品終究有一天會被淘汰出局。 03 如果企業拿不到訂單,員工就將流離失所。 正是這種危機感促使我四處拜訪客戶,對于客戶提交的那些我們從來沒有做過的、復雜程度較高的產品訂單,我也是一口承諾下來,然后投入到忘我的開發研制工作中。 通過這樣的方式,京瓷的生產規模逐漸得到了擴大,員工數量也隨之增加。如此一來,為了讓新進員工也不會流離失所,進一步地在新的領域拓展業務又變得勢在必行。 正是在這樣的循環過程當中,京瓷實現了自身的成長,不斷拓展著新市場和新業務。在企業多元化的過程中,京瓷最終得以進入像移動電話和復印機這樣的全新領域。 04 企業如果不能夠銳意進取,就有可能因此而陷入絕境。 以這種危機感和焦慮感為動力,我不斷展開新產品的研發,推動企業經營多元化的進程。 為了讓手下員工的生活得到保障,我一次又一次地攀登著那些陡峭的山峰。 正是在這種努力的不斷延續中,京瓷才得以發展壯大至今。 來源:活法 ID:huofa2005
|